在现代社会里,如何构建人类最理想的家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教授有许多高见。暑假里,他在接受采访中,从历史到未来,从中国到世界,纵论园林设计真谛,畅谈绿色规划理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李雄说,所有物种对于环境的适应都是被动的,唯独人是主动改变环境设计的。而园林是人类为自我建造的人间天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园林理想和理想的人居环境。
在教徒心目中,抵御恶劣沙漠气候,建造一种理想的、经过人工组织的环境是他们的诉求。沙漠非常缺水。在人居环境里要增加水,所以在教的理想中要有四条小河汇集到天园:水河、乳河、酒河、蜜河。这样对于水的理解造就了园林的格调,即非常封闭的、内向的、以水为中心的居住空间。
那东方文明的理想居住环境是什么?李教授说,在中国古代瑶池是我们最崇尚的理想居住家园。比如,圆明园景区福海里,最核心的景点叫蓬岛瑶台。
李雄解释了“园”字的由来与演化:四周封闭弥合,有水,有人居,一个人在种树,很好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内涵。
他说,中国园林历史最悠久,被誉为东方园林体系代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成了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自然风景名胜四种。
苏州拙政园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以水作为最主要的景观核心。封闭的、狭小的、小尺度环境里,水带来了天光、带来了镜面反射,使得各个空间非常生动。通过水,微风吹来后可不断调整小气候。很多私家园林里都是以水作为核心的,而且中国园林都是住宅建筑的进一步外延和园林化景观的结合。
李雄说,现代人居住的三室一厅,两室居住、一间书房。而传统私家园林的书房,一定是和山水非常有机结合的环境。中国的传统园林,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心理、精神的寄托,有很强的人文色彩。
他举例说,扬州的个园是什么意思?“个”在中国字里是竹叶的写法,竹子的品质是什么?未出土时先有节。什么叫个园?在这个社会上,这个时代能够具有竹子品质的人,就剩下我孤独的一个了,多么具有强烈的精神寄托。
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特殊类型,突出表现是面积大。颐和园300公顷,避暑山庄760公顷。李雄说,皇家园林也要表达精神寄托、精神层面的主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家园林里是一种“天人合一、政教一统、前宫后院”的形制和格局。
李雄说,皇家园林不仅要体现、再现自然,还会把很多江南名胜、江南名园统统纳入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的金山寺,仿镇江金山寺,景观尺度非常大。
中国园林中有一种和神结合的寺观园林类型。寺观园林有非常明显的中轴对称、严谨的格局,从山门到藏经楼的体系。形成了寺庙内的园林化的环境。这是寺庙里的一部分内涵。另一部分内涵表现在寺庙后,是它的周边、前续空间里表达出来的园林化的寺庙环境。
看得出来,李雄对中国园林的第四种类型自然风景有着特别的青睐。他说,杭州西湖是这种类型的代表。杭州西湖最有名的是宋代开始的西湖十景。发展很好的例子是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的花港观鱼。
最早的花港观鱼,只留下一个亭子和一个观鱼池。北林大的设计采用了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的一些做法,结合了公众的要求,形成了以植物为主的大草坪活动空间。在景观核心部分,很好地传递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他认为,一个简单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人工湖泊,经过历史发展,把它转化成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区域。这是西湖对世界风景园林最大的贡献。
李雄谈起了欧洲。他说,欧洲文明最早、最典型的人类居住环境是伊甸园。《圣经》里对伊甸园的描述是园内流水潺潺、遍植奇花异树。这种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巴洛克艺术。长长的轴线、对称的花坛、水池,巨大的居住城堡。
李雄说,当人类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园林理想是什么?今天有两个发明对于人类居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电梯,使人居住的面积不再是平面扩展变成了立体纵深式;二是汽车,交通的顺畅使城市更进一步的扩张。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怎么来构筑理想的家园?李雄认为,伟大的思想家、美国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第一条是保持原生态的区域,供子孙万代享用,从而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第二条是解决城市问题,在城市里建大公园,为市民提供休憩环境。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把公园串成了一个体系,形成了城市绿地体系的思想。
李雄说,纽约中央公园有300公顷。在这样一个高密度聚集的、高层的曼哈顿环境里留出如此大的绿地,成了展示城市立面的一个最佳场所。这是奥姆斯特德设计时想到的。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把未经人类破坏的、高品质价值的区域原生态保存下来。
李雄认为,还有一个人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环境建设。这就是英国学者霍华德。他最重要的专著是《明日的田园城市》,有它理想的结构图。他认为,城市应该兼有城乡特点,形成相互吸引的结合体即田园城市。
时代发展到现在,城市在进一步扩大。我们怎么办?李雄说,在应对中,产生了不同的城市建设模式,有生态建设模式、宜居城市建设模式、花园城市模式等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
他对北京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大的绿地体系构建,二环、三环、四环建设了隔离带,构建了非常合理、科学的大的宏观的绿地生态体系,加强郊野公园的建设,打造万亩森林公园。同时,在城里打造超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朝阳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面积的四倍。他提出,首钢搬迁以后,怎么在工业用地基础上发展一些工业主题的园林绿化建设?这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1933年英国作家谢尔顿写了《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描述了香格里拉这样一个人类梦幻的家园。李雄将这本书推荐给环境类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读。他认为,应该追求人居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赢,应该给动物保留居住环境,应该让自己能够欣赏到白雪皑皑的美景,享受到朝霞和落日。更重要的是为子孙万代保留下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