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呀!咚!呀!”一遍擂鼓声之后紧跟着一遍呐喊声,龙首浮沉,水花四溅,一条条龙舟在水面上劈波前行,一场阔别32年的“水上马拉松”正在江西九江南门湖上拉开序幕。
“上一次在南门湖举办这么大型的龙舟赛还是在1992年,今天又见到了,线日,家住周边的邹强明早早来到现场,南门湖畔已是人头撺动。“南门湖、甘棠湖治理之后,大家都在期待这个事呢。”邹强明笑着说道。
南门湖、甘棠湖,是位于九江老城区中心的两个湖,从空中俯瞰,宛若九江城的“双眸”。这“两湖”不大,水域面积只有1.39平方公里,步行绕上一圈只需一个小时,但却承载着九江市民的深厚情感,能在夜幕时分吸引周边上千人汇集于此。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是看着‘两湖’长大的。那时候水清,我经常在这里游泳。”70多岁的邹强明见证了“两湖”的岁月变迁,回忆起往事来感触颇深,“90年代以后,眼看着周边的人多了,楼房多了,很多人开始在湖里乱排放、搞养殖,湖水水质就逐渐变差了。”
污泥淤积、水质富营养化……一场“湖泊翻新”计划势在必行,但要完成又非一日之功。从2000年开始,“两湖”曾经历过3次治理。2023年3月,九江市携手三峡集团对“两湖”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改善其水质与城市景观风貌。今年3月,主体工程完工,还湖于民。
如今,湖面上,参赛选手奋楫前行、你追我赶;湖畔,观赛人加油呐喊、助威助阵。在不为人知的水下,这一年来也经历了“热火朝天”。
此前,约300万方的“两湖”水被全部抽干,水量相当于1200个标准游泳池,之后对其进行了清淤和管网建设。此后,又将“两湖”与长江连通,将长江源源不断的活水引入湖体。如今,“两湖”水已经“换”然一新。
“清除污泥是‘两湖’治理工程的关键环节。”据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江西区域公司两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经理王寒冬介绍,“清理底泥重点要控制底泥对湖水的污染,目的在于减少污染物向水中释放。同时,底泥本身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清淤需要科学决策,挖少了不能有效治污,挖多了又会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根本性破坏,不利于湖泊的生态恢复”。到底要清理多少淤泥?王寒冬说起了其中的门道。
在前期勘察阶段,工作人员在湖底进行网格布点,设置了65个取样点进行取样检测、化验分析。根据科学评估,最终将湖底污染物含量较高的约40厘米的表层污泥清出。这50万方的淤泥堆起来的立方体达77米,高度堪比鹳雀楼。“同时保留了部分底层淤泥,并进行了湖床整形,还种植了苦草、马来眼子菜、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用来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打造了一个水下生态系统。”王寒冬说道。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要实现湖水长治久清,还要做到污水不再直排、漏排进湖。
沿着“两湖”新建的雨水、污水的截污管以及箱涵,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形成了“两湖”的保护圈。而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中,九江中心城区地下近2200公里的“毛细血管”,搭建起雨水、污水的高速流通网,日常维护着城市的“新陈代谢”。
“污水要治,初期雨水也要防。雨水降落地面后,会冲刷屋面道路以及市政管网内的沉积物,若直接流入湖体也会带来污染。”王寒冬告诉记者,岸边一座能容纳7万立方米水量的地下调蓄池正在火热建设中,用于收集容纳初期雨水、合流溢流污水。净化后的雨水将作为生态补水汇入“两湖”。
“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如今的‘两湖’,水清岸绿景美。在这里举办这么大型的水上运动,全国各地的人都能看到,这里的水环境怎么可能差呢?”邹强明笑着说道。
精彩的龙舟赛不仅赛出了水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更“晒”出了“两湖”的碧水和优美环境。龙舟比赛对河流湖泊的水质、水位、流速都有特定的要求,“‘两湖”在经过治理后,有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水质好、水面平缓,为此次龙舟赛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我们时隔三十年,重新举办龙舟赛的底气。” 九江市浔阳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林琦茁说道。
因水而生的龙舟运动,如今成为检验水环境的“试金石”。浔阳龙舟复归来,生机盎然的绿色故事还将在长江边接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