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是水产养殖大市。近年来,水产品集约化养殖成为主流,产业发展带来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今年以来,漳州市龙海区海洋与渔业局围绕“水环境提升”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高标准落实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水产养殖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龙海区积极督促各乡镇(场)及养殖户按照占养殖总面积不少于5%的比例(南溪流域按不低于12%比例)配建水产养殖尾水底泥沉淀处理池。根据养殖现状、养殖方式,龙海分类施策制定细化尾水底泥治理措施,实施全程“闭环式”监督,拧紧整改“责任链”,组织建立镇、村、点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督促指导养殖尾水处理后排放或资源化利用,推动尾水治理各项工作有效落地。
同时,龙海持续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水产养殖尾水底泥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水产养殖尾水底泥生态化收集处理技术。
龙海制定印发了《龙海区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支持在全区建设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示范场、示范村和示范镇,积极营造政府引导、养殖主体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浦村位于龙海区东泗乡西南部,主要经济产业为水产养殖,全村共有养殖户140户,养殖面积约478.3亩,共设置尾水消纳池9口、75.9亩。龙海在下浦村设置先行治理示范点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首先,补齐尾水收集设施短板。提升改造下浦村堀仔社沉淀池,修建水闸有效控制水体流动,铺设水生生态浮床,加设增氧设备,种植有益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有效净化处置水产养殖尾水。
其次,实行排放事先报备与监督管控制度。龙海区要求水产养殖尾水底泥清理处置前需提前三天填写审批表,报村委会审批,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备案后统筹安排处置排放时间,统一排放至沉淀池并实行全程监督。
第三,实施周边水质提升项目。龙海积极推进下浦村堀仔港综合治理项目,拟对约1.2公里长的河沟开展综合治理,采用“管道铺设-生态基-增氧机-湿地-生态浮床”技术设施,改善周边水域生态环境,实现处理系统多功能化,打造整洁优美的水系环境。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通过排放水直接进入到外界环境中,是影响周边水域水质的主要面源污染之一。为保障水产养殖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龙海全区共批复实施6个集中连片池塘尾水治理项目,治理规模8214.38亩,总投资3542.27万元。其中,东泗乡项目实施面积585亩、总投资262.92万元;东园镇三个项目实施总面积共2200.72亩,项目尾水沉淀处理设施建设用地约142亩,总投资990.3万元;紫泥镇甘文农场项目实施总面积4900亩,项目尾水收集和处理区共占地481.2亩,总投资2051.16万元;白水镇山边村实施总面积528.66亩,项目尾水沉淀处理设施用地面积约30亩(含尾水收集管网和排水干渠),总投资237.89万元。
截至目前,东泗乡碧浦村项目建设工程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正在结算审核阶段;紫泥镇甘文农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1.8万元,约完成进度的60%;东园镇三个项目总投入约654万元,约完成进度的66%;白水镇山边村项目已完成招投标。
集中连片池塘尾水治理项目建设实施后,龙海区将实现8000多亩池塘养殖尾水集中收集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有效解决池塘养殖尾水直排入河问题,降低对九龙江口、南溪流域水质的污染,有效保护与改善九龙江口和南溪流域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生态化发展。同时,为龙海打造集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和清洁化为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实现渔业产业做大做强,全力以赴打好环境提升“主动战”、环境保护“责任战”奠定坚实基础。(林深圳 韩晓婷 苏祝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