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高新区建设工作的主阵地,如何抢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将低碳发展打造成一张新的名片?
洛社将按照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提出的能源利用高效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城市建设节能化、生活消费低碳化的目标,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零碳“洛”实栏目今起开通 专题报道洛社结合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创新开展零碳乡村试点、零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提升等探索实践
70余岁的洛社镇万马村民徐老伯,每天清晨都会在该村白荡湖畔打一把太极,喝一杯清茶:“空气清新,视野美好,有大片的湖水,也有青翠的绿地。在这里生活,长寿不是梦。”
白荡水域面积约600亩,是洛社镇规模较大的湿地公园,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内设圩内水系的调蓄库容,沿岸建设生态河岸护岸,并建有水生植物示范区,用来探索水生态保护的经验。目前该湿地公园的水质常年维持在三类水,拥有“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称号。在水生植物示范区,洛社镇水利农机站负责人尤维锋指着其中植物一一介绍:“这是矮生苦草,这是狐尾藻,它们对河水中的总磷、氨、氮等有净化作用。”据其介绍,湿地其实就是一套原生态净水设施,通过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而水生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又会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发挥着光合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也是宝贝,随着根、茎、叶的枯落,堆积在湿地中,形成了动植物残存体和水组成的泥炭,有效固定了植物残存体中的大部分碳。”尤维锋道。
固碳,让湿地成为碳“汇”,使其吸收碳的能力远远地超过了森林。在我国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无锡市于前不久召开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洛社镇先行先试,扩大“湿地”覆盖面,完善生态绿地,加快打造“双碳”时代的“洛社模式”。“湿地建设的尝试,始于2018年。”尤维锋坦言。
为全面改善辖区水环境,各级河长相继探索出石墨烯光催化网分解水中有毒物质、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循环“透析”净化水质等治河妙招,而湿地又以其“既能净化水质,又能扮靓城镇”的特点获得广大群众好评,得以全面推广。“主要源于‘水岸同治’的思路,在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注重河道周边景观提升,通过增加绿植、花墙、步道、驳岸等做法,配合村庄墙面出新、民生设施改善,让湿地公园呈现水美、景美、岸美的和谐生态风貌。”尤维锋道。
近年来,洛社镇通过水环境治理,同步推进各村(社区)湿地建设,目前拥有大大小小的湿地近70个,其中有大型湿地公园如白荡湿地、汤家桥湿地、福山大岸桥湿地,也有中型湿地小游园如贝家桥湿地、润杨湿地,更创新打造了小型的口袋湿地,如钱巷小湿地等,湿地覆盖率达七成,拥有绿林14000亩,绿化覆盖率达五成,全镇生态绿地系统不断完善。
“目前我镇湿地建设还在不断推进,有正在建设中的洗砚湖湿地公园,以及各村社区陆续在建的口袋湿地,争取早日实现湿地全覆盖。”尤维锋道。据其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无锡市全面打造“四大名城”,惠山区以“五地四创”为引领加快打造“锡西花园城”,洛社镇又遇省高新区建设机遇,更应争先示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按照无锡“双碳”指示,通过持续提升城镇绿化率,打造千里绿道网,推进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持续提升湿地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打造千亩湿地碳汇。“后续,我镇还将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植树节为契机,积极开展零碳宣传,提高全社会零碳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零碳之美。”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