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展新貌,乡村振兴气象新。近年来,长沙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村振兴为统筹,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风尚行动,打造了一批全国文明村镇。5月17日起,市文明办、星辰在线(长沙文明网)联合推出“亮出文明村镇新气象”系列报道,以展现乡村文明新图景,探索乡村文明实践新模式,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星辰在线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金色的八月,行走在满目皆绿、荷香四溢的印山村间,亮眼的家风家训牌、仁孝长廊,精致的手绘墙画,正在工作的志愿者服务队,还有那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乡村小路,尽情释放的广场舞表演,绽放着幸福满足的张张笑脸时时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文明新风,处处跳动着乡村振兴的律动脉搏,无不令人陶醉称叹。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地处长沙、株洲、浏阳交界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熊瑾玎的故乡,有“三湘第一村”美誉。近年来,印山村以文明乡风浸润群众心灵,以党员示范引领乡村发展,以长效制度强化社会治理,紧跟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文明之花”常开。2023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创利税8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万多元。印山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红旗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阳光下的天玺湖,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树影婆娑,廊檐斗拱翘角,美得让人沉醉。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座小山村,凭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村里发展起了水泥产业,连带着村上的建材和机械生意一并红火了起来。这次“创业”让印山村早早迈入了“亿元村”行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各大水泥厂因机制老化遇到了发展瓶颈,企业改制的呼声越来越大。2002年,本地“龙头企业”印山台水泥厂率先启动重组改制,村集体入股企业,村民也可注资入股。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村上的工业再度被“盘活”了,但时代在进步,印山村人发现村级集体经济需要新的血液。发展啥产业?2022年,支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东进长三角,南下珠三角,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经济强村和产业特色村。综合考察结论和村上的资源禀赋,印山村最终确定走文旅融合这条发展路子。
拓宽湖域、治理湖水,700亩天玺湖清波荡漾;拉通道路、增加绿化,200亩牧场既是风光带也是经济带;抢抓工期、加速建设,红色乡村旅游点熊瑾玎生平事迹陈列室雏形初现;出台政策、以奖代补,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在印山村徐徐展开。
文旅产业需要市场化运作,就争取村民支持,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需要多样化景点,就发动村上企业,将厂区变景区;品牌不响,就深入挖掘潜力,做好整体包装策划企业改制留存下的4000余万元集体资产刚好成为了印山村“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这些年,村集体持续加大文旅产业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游客体验。
近两年,印山村已落地文旅项目5个,文旅产业也在不断回馈印山村。2023年,全村游客接待量已超过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65万元。
一面面文化墙掩映在村庄院落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生活;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点燃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一场场自创新颖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印山村焕发着文明新气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印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印山村文旅驿站一楼,内设接待大厅、休闲休息区、文化走廊、村史馆,外有活动前坪,实行全开放管理,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运转。
在印山村,有一个特别的农耕文化馆,里面设有村民议事厅、读书角、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其特别之处在于,这个文化馆是村民免费提供的。印山台组村民胡灿军主动提出将其原老房屋免费提供给组集体来使用,印山台组集体经户主大会商议将其老屋整修作为村民议事厅、支部活动室、印章文化馆、农耕文化馆使用。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为村里多做点贡献。”今年77岁的印山台组老党员郭利君主动提出免费维护农耕文化馆的环境卫生和值班。
日常活动方面,老年门球、太极健身、广场舞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现在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出来散步,沿着乡道一直走,很亮堂、很安心。周末时,还能看到许多骑着自行车来观光的游客。”村民王女士说。
夕阳西下,在印山村宽大的广场上,村民们身着统一服装,伴着欢快的乐曲跳起广场舞。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见证着印山村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美丽嬗变”。
“父亲生前就勤俭节约,这次丧事简办,老人走得很安心。”谈起为父亲操办的丧事,印山村村民章杰深有感触。
2016年1月3日,江背镇印山村章海明老人病危,写下一份遗书留给后代。2016年2月9日,章海明老人去世,享年63岁。章海明老人曾给后代留言:“夫妻之间要相互谦让,精心培育下一代,成为和谐团结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去世后坚决不办丧事和丧事饭,不动用一切响器”
在丧葬风俗方面,章杰和父亲想法一致。“我也很反对讲排场、反对各种攀比成风,不想要繁文缛节,总希望时间精力和金钱能用在更积极的方面。所以接到这份遗书时,我很尊重他的遗愿,只是默默地收起来。”章杰说。
刹了陋习,淳了乡风,美了环境。印山村自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涌现出一批典型事例。
“我们把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印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刘罗仕说。
印山村对创建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公约》《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卫生公约》《环境整治公约》等各项制度,做到平时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
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群众日子富起来。接下来,印山村将始终在文明村镇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打造为生态优美、乡风淳朴、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文明之花继续绚烂绽放。